找到相关内容4556篇,用时8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“如来藏 ”思想与婆罗门教的“我”的观念

    过于恒沙无边烦恼所缠,从无始世来,随顺世间波浪漂流,往来生死,名为众生。……即此法身,厌离世间生死苦恼,弃舍一切诸有欲求,行十波罗蜜,摄八万四千法门,修菩提行,名为菩萨。……即此法身,离一切世间烦恼使缠...

    姚卫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25269835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四辑(1)

    为“无觉无观三昧”,即内净的纯度变化。  (3).功德—约离过德说,指远离觉观的过患;约善心德说,指能深信真如法性,心生惭愧、忏悔业障,及思惟六波罗蜜门等。  (4).进退—例如初禅。  上明二禅竟。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570229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大乘起信论述解(2)

    甚丰,详细解说,旁征博引。此又可分依经文释义的论,如大智度论是依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所作的释论。另有一种依学理所作的论,如瑜伽师地论是依法相唯识而造论,这即是广论。其二,遍学诸论,广博摄取,亦为广论。   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070234.html
  • 涉及吐蕃美术的唐宋画论

    画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端严相,身着白衣,一切严饰。下面画莲华池,池中莲华种种繁满。画龙王出半身相,手执莲华茎。右边画消除障难圣无能胜大明王相,口出火焰作颦眉相。左边画圣钵啰拏舍嚩里明王,手执羂索、钺斧,...

    谢继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54270304.html
  • 包容、和谐、快乐——弥勒信仰与和谐社会浅述

    ,完全领受具足戒。  (4)身心要精进,心存慈悲利益众生,当下承担众生各种苦难, 常修禅定,受持般若波罗蜜多心法。  (5)勤修十善道(1,不杀生;2,不偷盗;3,不邪淫;4,不妄语;5,不两舌;6,...

    潘建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2370566.html
  • 敦煌的疑伪经与图像

    摈除于藏外,而不予抄写。但由于这些经典多为民间信仰,广为传播,因此,虽知其为伪妄,但仍被以后的一些《大藏经》收录。如《仁王般若波罗蜜经》、《梵网经》等姑且不论,即如《佛名经》、《占察善恶业报经》、《...

    殷光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3170568.html
  • 《宝性论》及相关论典论佛性与信

    众生界即如来藏”之“法身即众生界”的侧面。  《宝性论》阐释“无垢真如”的二种清净 (自性清净、离垢清净),这和《佛性论》卷二所说的如来法身的二种清净是相同的,《佛性论》说:  说如来法身有大净波罗蜜,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4270581.html
  • 存在与体悟

    道场,一切法是道场,三界是道场。学术会议为什么就不可以是道场呢?只要依据六波罗蜜教化众生,一切作为,甚至举手投足,都可以是道场生活的巧妙示范。  学术研究自然要涉及经教,我个人认为心宗很重要,但经教也...

    张 新 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4870589.html
  • 般若学六家七宗述论

    时代的局限,他所理解的佛学只能是玄学化的佛教哲学"(任继愈《汉唐佛教思想论集》,人民出版社1973,第13页)。如道安对般若原理曾有这样的描述:   般若波罗蜜者,成无上正,真道之根也。正...》说色与空的关系总是放在相当辩证的思维角度,如《放光般若经》卷一云:"色与空等无异,所以者何?色则是空,空则是色,痛想行识,则亦是空。"(《大正藏》卷八)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卷一云...

    潘桂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63870664.html
  • 如实了知天台一乘圆顿

    “苦痛可堪忍否?”提婆言:我处阿鼻地狱,犹如比丘入三禅乐。(世间乐之最极)。尔时世尊言:诸菩萨摩诃萨修大方便接引众生,具受生死无量大苦,不以为患。《般若心经》:菩提萨埵。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罣碍。无...

    沈仁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5470749.html